央广网

【万紫千红的浙江实践】产业兴旺的美丽抉择

2018-12-28 07:0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2月28日消息(记者张国亮)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十五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环境。十五年来,浙江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万千美丽乡村各具特色。“千万工程”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今年荣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系列报道《万紫千红的浙江实践》今天播出第二篇:《产业兴旺的美丽抉择》。2018-12-28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浦江县大畈乡建光村村口有一家“鲜艳超市”,老板陈鲜艳说起村子的变化滔滔不绝。建光村是浦江县水晶产业主要发源地,全村500户有一半以上曾从事水晶加工,磨什么颜色的水晶就排什么颜色的污水,村旁的溪流五颜六色非常“鲜艳”。

  陈鲜艳:以前的时候他们那个厂子多,流出来的水乱七八糟的,河里洗都不敢去洗。

  改革开放以后,个私经济快速发展,家庭作坊遍地开花,浙江的一些村子富了起来。省委省政府也看到,以环境为代价的产业兴旺不可持续。

  时任浙江省农业农村办公室副主任顾益康:大多数的老百姓既从粗放的发展里面得到了好处,也是粗放型发展负面影响的受害者。

  “千万工程”实施以后,浦江县治水拆违,小作坊一律关停,其余的统一迁移到产业园区。村里一家不能留。没有水晶,产业怎么办?建光村筹集上百万资金修复明清古建筑,铺设沿山游步道,努力使村子被评为美丽乡村3A级景区,游客纷至沓来。曾经租给外地打工的民房改成了民宿。李鲜艳说,重新回归的绿水、青山、花海让建光村真正“鲜艳”起来。

  李鲜艳:生意好的话(一天赚)200来块也有的,收入也高,然后又轻松。

  要从根子上解决农村污染问题,就必须从产业发展上入手。顺着浦阳江往下游约70公里是诸暨市山下湖镇新长乐村。改革开放以后,这里的淡水珍珠养殖逐渐发展壮大,被誉为“中国珍珠第一村”。村支书何立新回忆说,美丽的珍珠背后曾一度是乌黑的臭水。

  何立新:农户为了增加自己的收益,当时投入了大量的鸡粪鸭粪,导致水质污染。你手一伸下去,手上的汗毛都是发黑的。

  如今,环保已经成为一道高压线,环保部门每个月对养殖户水质进行测试,两次不达标必须强制退养。实行环保养殖之外,新长乐村正在从珍珠养殖向珍珠旅游转型,用体验来吸引游客。

  何立新:了解我们珍珠的历史,体验我们现场破蚌。你自己插种,插种好之后在蚌壳上刻上你的名字,几年后,你再来收珍珠。

  在千万工程的指引下,浙江的乡村产业正以多种方式打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渠道。2017年,浙江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5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05:1;农家乐接待游客3.4亿人次,营业总收入达353.8亿元。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林健东:丰富乡村的旅游、养生、养老、健康,以及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美丽业态,变“种种砍砍”为“走走看看”,变“卖山林”为“卖生态”,变田园为公园,农房为客房,资源变资产。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的转化就是两山理论的践行。

编辑: 王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