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刘铭庭:扎根新疆沙漠植树治贫 坚守出一方绿洲

2018-12-21 07:0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和田12月21日消息(记者张孝成)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研究员刘铭庭,扎根大漠戈壁,选育扩繁红柳上百万亩,防沙治沙的同时带动群众脱贫致富。2018-12-21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刘铭庭:心里面有个想法,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边疆去。

  1957年,从兰州大学毕业后,刘铭庭如愿来到新疆,在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从事沙漠植物研究。从此,一双胶鞋、一个背包伴随刘铭庭走遍新疆大小沙漠。二十多年间,他发现了5个红柳新品种,成为“中国红柳家庭”1/4品种的发现人和定名人,我国红柳研究也走在了世界前列。

  刘铭庭女儿刘渠华:小时候蛮陌生的。他永远是在出差状态中,忙忙碌碌地沉浸在沙漠一线。

  1982年春,流沙逼近策勒县城,刘铭庭主动请缨,利用洪水冲刷,引种红柳固沙。如今,引洪灌溉繁育红柳固沙的方法已在全疆推广,扩繁红柳近百万亩,这一成果也获得联合国表彰。

  治沙过程中,刘铭庭发现红柳根部寄生着一种野生药材。这种俗称大芸的药材,可以延缓衰老,老百姓称为“沙漠人参”。刘铭庭想,如果人工种植,一定能够加快沙区群众脱贫。于是悄悄试验。

  刘铭庭:沙区的土地很瘠薄,大部分的群众并没有富起来!我想把这个东西研究一下子,如果成功对群众脱贫致富帮助很大。

  1995年,退休后的刘铭庭带着老伴奔赴国家级贫困县于田,尝试规模化繁育红柳大芸,免费推广技术。现在,和田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大芸产地,上万群众因此脱贫。

  和田地区林业局党组书记陈宝军:老人家把精力和心血都扑在红柳大芸科研上,技术进入平常百姓家。在和田一说刘铭庭,老百姓都知道,红柳之父。

  近年来,刘铭庭又将红柳大芸繁育技术,推广到甘肃、内蒙沙区,还在河北、山东培育出六万亩海滩红柳。他希望我国北方沙漠和众多海岸滩涂遍生红柳,长出更多“沙漠人参”。

  刘铭庭:由原来的越挖越少、越挖越穷,现在是越种越多,这样风沙也少了,群众也富了,恶性循环变成了良性循环。

编辑: 吴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