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见证】郭凤莲:大寨沉浮

2018-05-15 07:0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5月15日消息(记者沈静文 山西站记者岳旭辉 李楠)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农业学大寨”,这句口号响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句口号诞生的时候,16岁的郭凤莲已经在大寨的山梁上填沟造田,苦干了两年。而她的父辈们则已经这样干了10年。2018-5-15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他们不讲条件、不计得失的大寨精神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影响了整个中国。其间,郭凤莲也由“铁姑娘队”队长变为党支部书记。1978年,作为中央候补委员,郭凤莲列席十一届三中全会。

  郭凤莲:当时也感到对当时改革开放理解不了。在这之前不是学大寨,轰轰烈烈地学大寨,三中全会一开,一下子对大寨有一些其他的评论。所以我对这个有一点(感觉)好像是,是不是干错了?还是犯了什么法律了?

  公报出来以后,“真理标准的检验”报纸上社论出来了。副版上就提了“学大寨”、“学大庆”怎么学错了。

  郭凤莲和大寨人难以理解,置集体于个人之前的赤子情怀和浑身解数怎么就用错了地方?很快,她被调离大寨,一别11年,再回来,大寨好像还在十年前徘徊。

  郭凤莲:没有想到大寨现在成了这个样子,破破烂烂的,道路也不成个道路,房子也是破破的,人们的生活也比较贫。

  这是1991年。郭凤莲和大寨人又拿出了当年修梯田的劲头。

  郭凤莲:我就带着大家,反正没钱我就找钱,找项目、找资金、建工厂、办企业,就是红红火火那么几年,大寨就发生了变化。

  几年的时间,大寨从政治的典型变成市场化的品牌,在合资创办的企业中,仅这两个字,就给村子带来企业25%的股份。

  郭凤莲:到现在我就感到稳下来了,稳了。包括这次转型发展确实也有影响,经济有点下滑。但是基础条件已经都摆好了,设施条件我都完整了,压力就小了。现在就是顺顺利利地转型,稳步地前进。

  今日大寨,让守业者感知安逸,也看见希望。

  郭凤莲:老年人养老金什么都有了,幼儿园都建起来了,学校什么都好了。怎么样把这个旅游事业、把大寨的产品的品牌打造起来,说实在话又是一个很好的路径。

编辑: 王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