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两年 西藏受援医院实现格局性变化、历史性进步

2017-08-14 07:0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拉萨8月14日消息(记者曾晓东 德庆白珍)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关心关怀,援藏医疗队成员由专业技术人员和综合管理人员组成,在受援医院担任院领导职务的在藏工作时间按3年一轮换,其他人员在藏工作时间至少为一年。2017-8-14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新模式实施两年来,通过两批324名援藏医疗专家的接续努力,有效提升了受援医院的诊疗技术、医疗服务、医院管理水平,助推了西藏医疗体制、医院机制改革,实现了“大病不出藏、中病不出地市、小病不出县乡”和“有病就医、住院分娩、地方病免费救治”的全覆盖。

  那曲县那曲镇28村牧民次仁玉珠子宫大出血,紧急送到地区人民医院,院里的医生感觉很棘手。生死关头,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实施手术救了她。

  次仁玉珠的儿子:当时我母亲病情非常危险,刚好援藏专家在这边,然后他做了手术,康复的也特别好。

  2015年8月,中组部统一组织协调,国家卫计委和对口支援省市指派医院,以组团的形式支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七家地市级人民医院,以提升受援医院的医疗水平。那曲地区人民医院书记方世明坦言,援藏医疗队开展的各类手术中,七成以上此前院里是要转送的。

  方世明:尤其是过去我们不能解决的疾患,他们来了解决以后,有的患者就不用去拉萨,就在我们这里得到很好的治疗。

  组团式的援助效果立竿见影,重症开颅手术、“心脏直视”手术,新生儿血液置换手术……很多以前在西藏想都不敢想的手术一个个成功实施。短短两年,已经有近400项西藏区域内医疗技术领域的空白被填补刷新,250项内地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被“打包移植”到了受援医院。

  拉萨市人民医院儿科主治医师次仁贡布正在使用支气管镜为患儿实施手术,这是北京援藏医疗队在拉萨市人民医院开展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此前,整个西藏对儿童支气管异物基本束手无策,现在镜室不仅建起来了,包括次仁贡布在内的8名本地医务人员也培训出来了。

  次仁贡布:援藏的老师手把手的带着做。我们气管镜成立到现在总共做了169例,其中三分之二是本土医生做的,这项技术可以说已经在西藏落地了。

  援藏医疗队根据受援医院实际完善学科建设。目前,8家受援医院普遍建立起了ICU、血透中心和病理科等科室,还建成了西藏第一个PCR基因扩增实验室、手术麻醉恢复室等重点科室。帮带出近500名本地医务人员。打破了过去“援藏专家在就是内地水平、援藏专家走就回到本地水平”的尴尬局面。

  北京援藏医疗队领队、拉萨市人民医院院长于亚滨:这两年学科建设最大的亮点有两个,一个是规范,新建的学科全部都是按照内地最先进医院的标准设计建设的;第二是本地医务人员的成长,我们的专家团队来了,不是自己能看多少病人,而是在这儿要教会当地的同志会看病的。

  与2014年底相比,2016年受援医院的门诊量、住院量和手术量分别增长近20%,平均诊疗疾病种类增幅达到39%。西藏自治区组织部副部长郭强说,西藏各族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了内地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

  郭强:自治区人民医院和拉萨市人民医院已经承担了大病不出自治区的兜底医院。410种大病不需要出藏,中病有2811种,七个地方人民医院承担中病不出市的任务。

  支援医院还将内地先进的管理模式植入西藏,为受援医院探索建立留得住人才的体制机制。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连续出台三份文件下放用人权、机构设置权和编制使用权,借力“组团式”援藏深入推进西藏的医疗改革。

  西藏自治区组织部副部长郭强:区人民医院和市人民医院开始进行了薪酬分配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大家在有竞争力的环境下工作,内发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们讲这项工作取得格局性变化、历史性进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编辑: 巩盼东
关键词: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