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京津冀协同发展调研行】交通:撑起协同发展新版图

2017-02-21 07:00:00来源:央广网

  编者按:各位听众,三年前的那个春天,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构想。三年来,从顶层设计到交通、生态、产业升级的率先突破,再到服务均等化、民生改善、体制机制创新,三地“一盘棋”,抱团向着协同发展的目标迈进。三年后,又是一个春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深入京津冀三地,感受协同发展的新变化、新气象,聆听鲜活的当代中国故事,体悟京津冀构想的远大与深邃,记录中国改革与空间布局深刻而崭新的变化。17-02-21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推出系列报道《京津冀协同发展调研行》,今天推出第二篇《交通:撑起协同发展新版图》。

  央广网北京2月21日消息(记者 杜震 秦庆祥 刘祎辰)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老家天津的90后小伙许凯每周一早晨8点半都会准时走出石家庄火车站,在另外一个城市开始新一周的工作。

  许凯:不到7点从天津上的车,坐高铁过来的,1个半小时,挺快的。再坐4站地公交车,9点多能到公司。

  而在过去,许凯回天津老家,坐的火车大部分都需要绕行北京。石家庄到天津,直线距离不足300公里的路程显得格外漫长,每回一次家都得坐上大半天的车。

  许凯:你真的没见过那阵势,那大包小包的、一坐车就好几个小时,方便面啊、火腿啊、矿泉水啊,再买两样水果。

  截至今年2月初,开通仅一年多的津保高铁已经让800多万人往来天津、保定、石家庄不再绕道北京,像许凯一样的两地通勤族们也多了起来。去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轨道上的京津冀”跃然纸上。按照规划,到2020年,将基本实现京津石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建成半小时到一小时通勤圈,京津保半小时到一小时交通圈,到2030年,基本形成以“四纵四横一环”为骨架的城际铁路网络,从时间上缩小京津冀间的距离。

  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副司长任虹:在京津冀地区,我们规划构筑一个轨道上的这个城市群的形态,实际上轨道包括国铁的干线,在建的城际铁路,市郊铁路,进入城市之后是地铁线,实际上我们说是有四个层面的轨道交通。轨道交通以他的出行准点,和大容量快速的优势,保证了京津冀地区,人流物流的畅通。

  相比于铁路建设的整体规划,公路交通的京津冀协同更需要三地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相互融合、协同发展。2014年之前,河北与北京、天津之间有18条“断头路”和24条“瓶颈路”,包括京昆、京台、京秦等4条“京字”头的国家级高速,总里程达2300多公里,而这些今年底前就将彻底成为历史。

  河北省省长张庆伟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三地“抱成团”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打破了交通上的瓶颈和梗阻,使三地各种资源有效流动起来。

  张庆伟:断头路成为历史不是简单的事,没有协同发展,靠省市之间是很难办的。有规划、有部委的协调,河北省负责哪几条、北京市负责哪几条(可以说)三省之间同心同向。

  而对于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人们来说,一卡通行则是最实实在在获得感。北京、天津与河北11个地市实现联网,到今年年底,京津冀所有公共交通将全部实现一卡通。

  中央党校教授、财经专家韩宝江表示,交通一体化之所以被称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先行军”和“桥头堡”,是因为只有打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交通“经脉”,才能为跨区域汇集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三地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提供强有力保障。

  韩宝江:真正三地的这种资源能够动起来了,形成了一个这样一种资源相互配置的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的这个内在动力,路上互连互通,政策上相互融通,再加上体制上、文化上的融合,这种京津冀一体化才能成为真正的驱动中国经济,驱动中国北方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发动机和引擎。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编辑: 张佳琪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协同发展;新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