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21日消息(总台记者白杰戈 杨静)本轮疫情中,上海各个封控、管控区域开展核酸筛查,街道社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的压力明显增加。相关部门用多种方式改进工作流程,争取提高效率。

 

对上海杨浦区江浦路街道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副主任黄俊强的采访,一度被夜间新的封控任务打断。

黄俊强说:“这段时间感觉是这几年有疫情以来最忙的。刚才又接到发现几个密接,要继续过去封楼、封门洞的指令。”

发现密接者之后,封控区域需要由社区工作人员上门为居民做核酸采样。江浦路街道年长的居民比较多,不少人没有或者不熟悉智能手机,而登记核酸采样信息的掌上设备(PDA)需要扫描手机健康云程序上的条码。

“我们工作人员要帮他在健康云以‘非本人注册’方式调出码之后,做核酸的PDA才能有他的信息。”黄俊强说。

黄俊强介绍,工作人员帮一位老人在手机上调出条码大约需要一分钟,而街道新采购的“核检通”设备,识别身份证,几秒钟就能打印出带条码的标签。

黄俊强说:“只要把身份证放到我们这个机器上,就出了一个条码。做核酸的医生拿PDA一扫,他的信息就出来了。这样节约时间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来5个小时能干的活,可能3个半小时或4个小时就干完了。”

接受混合采样的居民用扫码墩登记

上门采样的社区,在一台手持PDA上完成扫码、登记和打印。而在设置集中核酸采样点的社区,有医务工作者就把这三项功能分解到桌面扫码墩、笔记本电脑和标签打印机。在各种光线条件和手机亮度下,扫码识别能力和系统运行效能都更强,一组10个人混采,三四十秒就能完成信息录入和标签打印,减少人工操作,提高采样效率。

上海奉贤区古华医院信息科的孟星亮介绍:“PDA上面是需要手动操作的,一比十混采,满了10个人以后要点一下‘打印’它才会打印。用PDA扫一天下来,他们说手都痛了。而现在这个设备是满10个人它就自动打印。像我们今天晚上出的任务,一台扫码的设备两个小时就完成了1400人的扫码。大概有2倍到2.5倍的效率。这减少了大家聚集的风险。”

移动检测实验室内部

采集到的核酸样本要送到专业的PCR扩增实验室做检测。在上海松江区,全市第一个投入使用的移动核酸检测实验室已经开始承接大规模筛查样本。上海伯豪医学检验所总经理薛迥介绍,相对于固定实验室,移动实验室可以快捷地响应,更灵活地承担检测任务。

移动检测实验室外观

薛迥说:“整个是按照PCR的标准来建设的,日检测量能够达到两万管,也就是24小时有两万管,假如10混1的话,可以检测20万人次。”

薛迥表示,移动检测实验室的各区域相互独立,实现人流、物流分离,重点区域有实时监控,确保工作人员和环境安全。未来实际检测量还有提升的空间。

编辑:曹宇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