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11日消息 2018年,中国之声从近三千位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选取了十位,以他们五年任期为一个观察周期,推出了两会特别节目《代表》,跟踪、记录十位代表五年履职的变化和思考。

今年是《代表》推出的第五年,也是本届全国人大代表任期的最后一年。五年履职即将画上句号,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他们又有哪些收获和体悟?全国人大代表、作家阿来交出了他的答卷。

全国人大代表 阿来

 

将忧思灌注到作品和建议中,今年两会仍关注生态环保问题

2008年,阿来初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时,就为自己立下一则警言:“不为自己说话”。某一年曾有人托他提交某项建议,大意是恳请国家出台政策,对这个行业给予特别的关照和倾斜。阿来对这个行业并不了解,临近会期又来不及调研,他不顾对方情面拒绝了。2018年,当他第三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接受《代表》节目第一次采访,谈及这件往事,他说:“照顾了一两个人,得罪了更多的人,大家会说你这个代表干什么吃的?”

阿来被认为是一位学者型作家,有着很强大的阅读能力和读书量。他的写作习惯也跟很多作家不一样,他会限制自己每天写作的字数。每当灵感来的时候,他反而会“强制”自己不写;等又一次产生写作冲动,再抑制下去……“反复多时,最后不得不写的时候,我想确实到时候了”。阿来说,写小说对于他的意义,是“一个情绪总有表达的愿望”。

在写作上的习惯,阿来同样延续到了当代表上。

他不是一个议案、建议较多的代表,关注的问题也相对宏观。阿来说,“不为自己说话”的后半句是“为公共关切的问题说话”,“你是‘人民代表’嘛”。每年准备议案、建议时,他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只是为了提议案、建议而提,那一年提十个也行,但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阿来说。

当代表15年,阿来的议案、建议始终围绕文化、教育和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生态环保,他认为这是关乎社会大众、公共利益特别突出的一个领域。2019年第二次接受《代表》节目专访,他就曾在中国之声直播间详细阐述过他当年提交的《关于尽快健全长江、黄河上游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议》的主要观点。今年两会,阿来最关注的问题依然是生态环保。在接受《代表》节目采访时他说,四川代表团今年提出在四川境内建立国家公园的建议,调研走访中他发现这些地方虽然生态价值很高,但同时也存在着生产经济相对落后的问题。既不能片面讲生态,也不能落下经济发展。如何应对这种矛盾关系,是阿来目前在思考的问题。阿来表示,今年准备走一走黄河源,实地看一看要建立国家公园的地方。他说,“传统生产方式亟待改变,为劳动者构建新的生产方式,是破解环保困局的应有之义”。

作为一名来自川西高原的作家,阿来的作品中流露出对家乡和自然的浓厚感情,对生态的反思和感悟尤其深刻。2018年即本届人大代表任期的第一年,他的中篇小说《蘑菇圈》获鲁迅文学奖,这让他继长篇小说《尘埃落定》2000年获茅盾文学奖之后,成为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双料”得主。《蘑菇圈》与《三只虫草》《河上柏影》并称为“自然三部曲”,是阿来近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他在这些作品中传递出的生态观、自然观,让很多文学研究者着迷。几乎每个熟悉阿来的朋友也会提到,阿来在生活里就对自然抱有极大的热情。有朋友曾说,跟阿来到山间散步,好几次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他掉队了。“看见他在路边草丛中拍一朵小花,他对植物有异乎常人的热情”。

曾有记者问,“你为今年两会生态环保方面的建议进行了哪些调研?”阿来回答:“我一直关注这个事情,并不是说我为了写一个议案,就花几天时间到某个地方去看一看、掌握一个材料。我们关注这个国家的现实,不是说这个星期我关注一下,去做一次调研,明天就不关注了,我们每天都在‘环境’里,我们长期在这个社会里。”

为何如此执着关注环保?阿来接受媒体采访时给出了相对完整的回答。他说:“我当人大代表已经15年了,每位人大代表都有各自的背景,或者来自不同地域,或者来自不同行业。我们当然都会关注自己的特殊领域,但我们也有关注公共性问题的责任。公共话题很多,有人关注医疗卫生,有人关注教育,有人关注法治,但是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我之所以关注生态与环保问题,首先,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跟每个人都相关,我们喝的水、呼吸的空气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其次,除了跟个体有关系以外,环境问题同整个民族、地区、国家的发展也有很密切的关系。我们重视发展的理念,要可持续发展,如果对环境索取过多,对生态破坏太大,那么发展肯定只是短期的、不可持续的。所以我们既要利用大自然,也要跟大自然和谐相处。环境和生态问题不是个人的问题,它是关系到所有人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再加上我青年时代的写作也是从关注生态问题开始,这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作为作家,阿来将自己对环境问题的忧思灌注到作品中。他说:“几乎我所有的作品,都有这样一个主题。如果问我从哪一天开始关注环保,至少从我开始写作那一天就开始了。”他希望阅读他作品的人,“和我一样对环境产生尊重之心,爱惜之心”。

作为人大代表,阿来关注环保问题从不泛泛而谈,而是会具体到某个问题上。“无论是考虑个人还是国家的未来发展可能性,环境问题都是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它和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和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结合最紧密的一个问题。”他说,“人大代表履职,呼吁一些公共问题是应该的,我觉得自己能做一点是一点。”

有文化自觉才有文化自信,年轻人要有危机意识

去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阿来当选中国作协副主席。他曾这样表达他对“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的理解:“文学写作是个体性的艺术行为,但是作家本人与他所处的时代、群体分不开。优秀的写作,必然是将这种艺术的个体性与群体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我们每个作家都是群体的一员,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联系。作家应该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书写人民史诗。”

作为一名作家,阿来认为,先讲“文化自觉”,才有“文化自信”。“自信”和“自大”的区别很小,只有理解学习了文化的大致脉络,才会知道什么是该自信的东西。对年轻人来说,最应该认识到的就是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不能觉得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我们要知所从来,方明所去,而且在自信的时候一定要有危机意识。”

阿来表示,只有危机处理得当,社会才会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如果所有人都贪图享受,盲目自信甚至自大,最后放弃奋斗,那么社会发展的辉煌期很快就会过去,社会又将陷于苦难和动荡之中。我国改革开放已经持续40多年,维持了历史上非常少见的长期繁荣。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将中国的发展进步和每个人的幸福生活无限延长。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急于学习先进技术,但忽略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向世界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回头看一看自己辉煌的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哪些可取之处,以及哪些不足。所以说,“回头并不是让我们在过去的辉煌中盲目自信,而是让我们更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

阿来表示,过去五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取得进步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有来自自然环境、国际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困难和压力。有了困难不怕,我们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中国的历史,就是不断战胜困难来前进的。将来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和社会,困难一定不会少,但是我觉得我们都能坚持顶住,还是可以非常乐观地期待。”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更全面客观地看待社会问题

第一年接受《代表》节目采访中,他曾透露过自己当代表前十年的最大感受。他说,“至少每年有一次机会,从全国的层面来看这个国家,当然眼光会更全面一点,或者说理性就会产生”,他强调,“所以你要给理性生长的机会”。

五年后,当我们再次询问阿来,当代表这五年,有什么新的感受?阿来提到了“宏观”与“微观”的关系。他说,当人大代表之前,作为作家,自己习惯从微观视角观察生活,“过去深入生活,就是去了这个村,上了这座山,去了县,进了城,接触面是有限的”。但是当了全国人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听政府工作报告、“两高”工作报告,“这都是关于全国性的问题”,这时就可以“将宏观的报告和自己微观的经验结合起来”,与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一起讨论同一个议题时,“每个人谈的都是自己的真知灼见,都是从微观的生活中而来”。

他说,电影等文学艺术是以个人或是比较小的群体为观察角度,将他们的命运展开叙述,“至于能展开到多大,和时代能发生多大的联系,其实这就是艺术家的功力”。当代表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可以更全面、更客观地看待社会问题。比如,有的议案是当时提出当时就解决了,但有些问题和国家发展阶段、社会发展水平有关。有的建议可能提出四五年后,还只是看到了一点解决的希望。“但这并不是说谁办谁不办,有些问题是社会发展到某个程度,才有可能实现。”

阿来说,能够更全面客观地观察社会,也是他当人大代表过程中最大的变化。履职过程中,可以看到社会向前发展和鼓舞人心的方面,但也有暂时没有解决或处理不够完善的问题,让人感到遗憾。“但是更客观地讲,其实我们自己的工作也未尝不是这样,并不是所有事情都会做到非常完美。”他说,“今年是本届人大代表任期的最后一年,从履职来说,我觉得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阿来履职成绩单:

2019年:1份建议

关于尽快健全长江、黄河上游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议

2021年:2份建议

1、关于化危为机,促进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2、关于提高中小学免费教材中央财政补助标准的建议

2022年:1份建议

关注水资源安全问题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近三千位代表,都是谁?

他们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和故事?

他们,怎样履职尽责?

这是一个持续五年的采访行动

从近三千位全国人大代表中选取十位

跟踪记录他们的履职故事和成长思考

他们是代表中的代表

五年

有坚守

有改变

有收获

有成长

监制:郭静

记者:杨昶

编辑:刘红伟 贾铁生 刘晓琛 温宇馨

统筹:晁向荣 娜孜叶·木沙江

编辑:高杨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