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6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周益帆)在豆瓣因屡次出现法律、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被国家网信办约谈后,近日,因为其影视剧评分机制又引发了关注:一部上映不久的国产电视剧在豆瓣上,满分10分的情况下,只拿到了5.2分的成绩;而同一部作品在知乎平台评分却高达8.9分。

另两部新作,尽管目前豆瓣还没有总体评分,但是在短评里,网友的评价呈现严重两极分化,一些网友评论称“一星送给男主角”“第二集看了一半弃剧了”,另一些网友却直接给出了五颗星。近年来,豆瓣评分一直都是影视作品评价的重要参考,但与此同时,大量恶意低分也给行业带来困扰,该如何看待网络平台评分?对于影视行业来说,需要怎样的评分机制?

 

一部12月5日首播的电视剧,刚更新至第二集,豆瓣评论下已经争吵起来,有评论质疑女主演技,另有评论反问:“前两集女主角还没出现,就评论‘拉垮’?”近年来,豆瓣影视剧评论板块出现此类争论,似乎是家常便饭。

2005年豆瓣网站以藏书、影音分享起家,开通两个月后,小组“爱看电影”迅猛发展,豆瓣专门将电影单列出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用户评价形成的豆瓣评分,是很多人观看影视剧的重要依据。

电影爱好者耿婧(化名)说:“如果它在电影院即将要上映的话,我会提前看一下豆瓣的口碑情况,然后我再决定要不要买票去看这个电影,因为你要去电影院看的话,既要花钱又要花费时间。如果是在影视平台看电影的话,我对评分要求没有那么高。”

作为影视戏剧文学专业的学生,王晓(化名)也是豆瓣影视板块的忠实用户,从2016年开始注册使用,标记观看过的电影682部,发表过评论的影视剧有100多部。

“Mark(标记)的有600多个,刚开始还会很认真地写短评,写到后来,如果是好电影可能会写得比较多一点,如果是一些很可笑的,可能只写一两句话就行了。”王晓说。

王晓和身边的同学觉得,自己不太积极评分或撰写评论的原因,是近些年来出现了一些与影视剧质量无关的恶意低分。

王晓告诉记者:“有一次我写作业的时候,有一个人推荐给我一部韩国电影,它的豆瓣评分才六点几分,我当时是不太想看的,但是因为那个人是学电影专业的,我就看了。看完之后我还挺触动的,还挺喜欢的,我觉得它不至于分这么低。我就看了一下,有些评论恶意打低分,(可能)会错失一些可能还挺有感觉的电影。”

早在2015年时,豆瓣的创始人、CEO阿北在面对用户对豆瓣电影评分质疑的回复中,详细解释了评分的机制:“水军是有的,但豆瓣评分很难刷得动。”他举例,豆瓣通过大众评审来打分,一部电影有42万用户打分,程序把这42万个一到五星换算成零到十分,加起来除以42万,就得到了豆瓣评分,评分会自动出现在豆瓣各处,中间没有审核。

但是,在王晓看来,在所谓的水军之外,网络平台对影视剧的评分变量更多了,比如:对“流量明星”的追逐或资本介入因素,都有可能让网络评分有失公允。

王晓说:“电视剧打一星还挺多的,可能就是这个演员我不喜欢,我就打一颗星。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可能会有点伤心,就觉得为什么你们对别人的恶意要放到我们的作品上。”

比如,近期引发争议的,就是针对电视剧《风起洛阳》的评论。原定12月1日晚8点开播的古装剧《风起洛阳》,因“技术原因”推迟近一个小时才开播,但是,剧还没播,豆瓣点评却“准时上线”。

著名影评人谭飞告诉记者:“有些电视剧长达40集,看了2集就开始评分了,这是不太客观的。包括大家说的《风起洛阳》发生的问题,这个戏本来是因为各种原因晚了一个小时播出,但是在原定的播出时间就已经有一堆人开始评分了,就感觉(评论)样本被污染。这种乱评分,甚至还没播就评分的情况,肯定会扰乱市场。”

平台本身的用户群体及受众也会影响对影视剧的整体评价,比如说一些影视剧平台本身就投资了电影或者电视剧的制作,在评分上显然就容易有失公允。

用户白雪婷说:“评分的主观性很强,各个平台的受众也不太一样,所以他们打分的情况就不一样。如果单纯从打分来看,我觉得没有什么很大的价值,有些人可能就是看到一些信息,抱着来凑个热闹的心理,他们没有看过这个电视剧,没有那种很客观的评价。”

今年的全国电影工作会上提出,要健全完善电影评价评估体系,构建起政治性、艺术性相统一、社会反映和市场认可度相统一的电影作品评估机制。有相关行业的从业者认为,不健康的评分机制对好作品不公平,也会影响普通观众的观看感受。谭飞表示,网络平台的电影评分机制同样应该被引导与规范。

“因为评分的平台比较多,所以我觉得这是需要制止的,督促平台进行整改。因为如果不督促平台整改的话,平台有时候有自己的利益在里面。大家需要看到公正客观的评价,因为这样会引导没有看片或者没有看剧的人。这样的假的评分,就会误导甚至诱导一些人,它是不正常的市场行为。”谭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