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1963年“八一”建军节,毛泽东主席挥笔写下《杂言诗·八连颂》。同年,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风靡全国,该剧取材于驻守上海南京路上的好八连。1964年,根据话剧改编、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同名剧情片《霓虹灯下的哨兵》上映。

从话剧到电影,“南京路上好八连”更加深入人心。为什么会是“八连”?它有什么特殊之处?如今的八连又有哪些变与不变?

还是那个好八连|影像中的党史?

点击音频,听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故事↓

 

野战兵要答一张新试卷:值守南京路

1947年8月6日,八连前身——华东军区特务团四大队辎重连,在山东莱阳组建。解放战争中,连队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某部三营八连进驻南京路执行警卫任务。

繁华的上海南京路,对他们而言,是一张全新的“考卷”。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展现的,正是连队战士们从“适应新题型”到“考出好成绩”的过程。影片一开头,连长一句“怎么?叫我们站马路?”成为经典一问。

陈喜、赵大大、童阿男、春妮、老班长……一代代观众因为生动的故事记住了这些名字……

1960年到1965年任八连指导员、现年94岁的王经文,至今仍把这些名字挂在嘴边:“当时主要演员——老班长吴洪生,排长陈喜,还有童阿男、赵大大,还有包括排长的老婆春妮一块到连队蹲点……”

还是那个好八连|影像中的党史?

▲曾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担任“好八连”指导员的94岁老人王经文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总台记者 王娴 摄)

剧组实地体验“霓虹灯下的哨兵”

王经文还记得,剧本创作之初,三位主创者——沈西蒙、漠雁和吕兴臣住到了八连。“他们和普通士兵一样去搞生产,去开荒,去种菜,去送肥料,晚上站岗,夜间巡逻,体验生活。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到延安饭店关起门来编了一本剧本……”

有了剧本,当时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的演员们又到连队“体验生活”。

王经文介绍:“我晚上去查铺,到一个点一个哨,他们跟我一块儿去,演连长的鲁大成跟连长骑着自行车到各个街上,各个哨去查哨,就这样,他们对连队战士当霓虹灯下哨兵体会得非常深刻,所以才能演得生龙活虎、惟妙惟肖,军人非常喜欢……”

“好八连,天下传” 为什么是八连?

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授予这支连队“南京路上好八连”光荣称号。

王经文至今记得58年前的5月5日。

“5月5号,南京军区政治部和上海市委市政府联合召开命名大会。大会上,国防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将军,宣布了国防部的命令,并把一面绣有‘南京路上好八连’大红旗授予八连,连长和我两个人上台,接受许世友手上这面大红旗。”

“当时我们心情非常激动,非常感动。心里就像揣个小老鼠一样扑通扑通跳,心里想什么?这是我们人生和军旅生涯最高的荣誉,最高的奖赏。许世友授旗时,把旗子一头交给连长,另一头交给我,低声说了一句话,‘不准抹黑’。‘不准抹黑!’这几个字,文字很少,分量却很重,感到沉甸甸的……”

王经文说,回来后,全连都和大红旗合影,他也把“不准抹黑”几个字告诉了连队的每一个人。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1963年“八一”建军节,毛泽东主席挥笔写下《杂言诗·八连颂》。

多年后,有人问,为什么是八连?

王经文的答案是:“因为八连进城以后,牢记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讲的,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务必保持艰苦奋斗……‘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路程更远更长。’毛主席还提醒全党、告诫全党一句话,‘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五个一”“三个箱”,小事成就“好八连”

“同志们呀,我要问问你。吃的饭穿的衣是哪里来的?吃和穿咱都要依靠老百姓,革命的战士不要忘本……”

影片中的这段唱词,唱出了八连战士艰苦朴素、谦虚谨慎的作风。

在八连的连史馆里,陈列着三样东西——草鞋、针线包和自糊信封,正是八连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三件宝”。

早在调到八连工作之前,王经文就在报纸上读到过新闻干事吕兴臣蹲点写成的关于八连的故事。

王经文回忆:“1957年,报纸上开始出现关于八连的小故事,包括节约一分钱、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两煤的‘五个一’的故事,和连队的理发箱、修理箱、木工箱这‘三个箱’的故事……当时就号召学习八连经验,特别是做政治思想工作的经验。”

王经文现在回想起来,到八连做指导员后,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中的故事和现实体验,一直是交织的。

“南京路上天天巡逻,霓虹灯下闪烁,靡靡之音不停。站岗的时候,不怀好意的人从楼上扔下钱包,八连的哨兵一脚踢开……”王经文回忆。

无数场景和“小事”成就了“好八连”。

1983年,王经文从上海警备区后勤部副部长任上退休,至今还和八连保持着联系。

“我的整个成长发展,怎么样当好合格的军人,怎么样当好合格的共产党员,这些经历和军旅生活都是在八连度过的……”

王经文说,逢年过节,他都会恭喜八连一年来的训练成绩和取得的新荣誉,并送上祝福。

从“霓虹哨兵”到“霹雳尖兵”

徐航是八连第25任连长,今年29岁,入伍十年,毕业于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直到深夜10点过后,徐航才腾出时间坐下接受短暂的采访。他说,虽然“霓虹哨兵”的红旗雕塑还在院子里,但部队的目标已经变成“霹雳尖兵”。

还是那个好八连|影像中的党史?

▲“霓虹哨兵”红旗雕塑(总台记者 王娴 摄)

徐航说:“我们这种兵种是属于一类人员,军事训练大纲对我们的作战能力要求、训练标准、考核要求都是最高的。”

2017年,“南京路上好八连”随部队改编为东部战区第72集团军特战旅,转型成一支新型特种作战力量。

徐航回忆:“刚转编过来的时候,缺场地、缺教员、缺经验,这些都缺。所以一方面从外单位引进一部分特战骨干人才,另一方面我们从零开始,培养自己的教练员队伍。”

“欲戴王冠必受其重”,身在八连意味着更高的要求

尽管小时候就听过“八连颂”,上大学时也看过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在2020年到八连任连长之前,徐航对“好八连”的印象是模糊的。

徐航说:“置身于这个环境里面,才能感觉到,其实八连既是一支荣誉连队,也是普通连队,它身上有历史的厚重感和传统……”

记者:你从什么时候开始真正建立了和八连之间密切的归属感?

徐航:我当时是6月2号来的,7月份有一场海训,旅里面组织一场考核,武装的3000米泅渡考核,我在指挥队伍。整个队伍里面一直在喊,尤其是快到终点的时候,一直在喊“冲锋加油,冲刺”……那个时候每个人都已经非常非常疲惫了,很多人也出现了抽筋的情况,但是每个人都在呐喊,不光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集体在呐喊。后来,我经常会回忆起那种感觉,感受到了这个集体的凝聚力……

还是那个好八连|影像中的党史?

▲“好八连”官兵在海边训练(南京路上好八连 供图)

记者:在这里的每一个人,本身是不是就有一种“光环”?

徐航:会有这种感觉,但是“欲戴王冠必受其重”,对我们来讲,这种“光环”就意味着,出了这个门,别人看你的眼光会不一样,会对你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维护“好八连”的形象,但是我们也谨记八连“谦虚谨慎”的精神,所以也不会自认“高人一等”。

“为民服务日”让我确确实实认可了自己的身份

士官顾文浩来自江苏扬州,菅峰来自山东新泰,两人都已经在八连待到第八年。

顾文浩说:“我们作为新兵刚下来时,要上一堂连队的传统课,学连队的100则传统知识。还会参观一次连队的荣誉室,参加一次连队的为民服务,相当于是一个入连的仪式。”

每月10日、20日是八连的“为民服务日”。从1982年开始,每个月的这两天,八连官兵都要到南京路上,为居民免费理发、补鞋、磨刀。菅峰还记得自己刚参加“为民服务”的情景。

还是那个好八连|影像中的党史?

▲“好八连”官兵在南京路为民服务 (胡雪峰 摄 南京路上好八连 供图)

菅峰说:“现在服务一般是给他们剪头发、补鞋。他们会和我讲,谢谢小伙子,有的爷爷奶奶说的上海话其实我也听不懂,但是能感觉到他们心情是比较好的。”菅峰表示,“没‘服务’过的时候,‘为人民服务’可能更多是停留在精神层面,但是当我自己亲身经历的时候,我确确实实认可了我这个身份,我确实是为人民去服务了。”

每周,官兵代表们还会坐地铁去南京东路街道云中居委会,照顾结对帮扶的孤老。

还是那个好八连|影像中的党史?

▲除夕夜,好八连官兵陪孤寡老人吃年夜饭(南京路上好八连 供图)

“八连是一个平台,为士兵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

清晨5点半起床,训练、操课、培训、学习,战士们的每一天按照“一日生活制度”展开。休息时间,节假日活动,烧烤晚会也在连部的院子里举行,大家也会看书、上网、玩游戏、看电影。

顾文浩:《八佰》和《金刚川》都看了,有一部电视剧《三八线》,我比较喜欢看。

菅峰:我最近看了《唐人街探案3》。

日常训练之外,不少官兵都在练自己的专长。2017年连队改革,转向野战特种兵训练之后,菅峰从零开始学习伞降。

还是那个好八连|影像中的党史?

▲伞花绽放蓝天(南京路上好八连 供图)

菅峰说:“我还有另外一个角色是伞降教员,我们平时基本上是跳800米、1000米、1200米。我跳过2000米,降落伞性能最高可以跳6000米……”

连长徐航对这位伞降教员赞不绝口。“他伞降的伞型很多,次数也很多,应该算是我们旅里面的首席教练员。”

徐航告诉记者,在这些年轻的士官里,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人才都有。“八连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给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提供了非常肥沃的土壤。”

按照我国兵役法的规定,义务兵服役期两年,“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士兵平均服役期是五年。到了选择去留的时候,很多人都愿意留下来。

徐航表示:“去年所有服满役期的官兵,都100%忠诚连队,是去是留都遵从连队的选择……”

任务变了,信念不变

影片《霓虹灯下的哨兵》结尾,八连的战士们接受了新的任务,奔赴朝鲜战场。

上个月,94岁的老指导员王经文到八连连部参加了活动,站在操场边,他看着年轻的战士。

王经文说:“八连建连至今74年,进城至今72年,命名至今58年。形势在变化,八连的任务也在变化,体制也在变化,人员不断在更新。但是有几条八连永远不变:‘两个务必’,牢记、践行永远不变;为民服务永远不变;艰苦奋斗永远不变;军民鱼水情永远不变。”

徐航表示,“以前时代赋予八连的任务,是在南京路上放哨执勤守卫一方,现在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是能够上战场,能够打胜仗,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内涵。”

每一天太阳升起,“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官兵们开始一天的操课之前,都会集体诵读《八连颂》。

还是那个好八连|影像中的党史?

▲“霓虹哨兵”雕塑下,好八连官兵宣誓(南京路上好八连 供图)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

徐航:每次宣誓的时候,每个人的身体的起伏都很大的,有些还会出汗。

记者:证明还是很激动?

徐航:对。

他们身后,就是“霓虹哨位”的红旗雕塑,下面整齐镌刻着那首《八连颂》。

“益在哪?团结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在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经典电影、电视剧中,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共产党员形象借助影像的传播深入人心。他们与百年党史的光辉历程相照相应,也与真实的历史人物相伴相生。影像里的故事可歌可泣,银幕外的细节却可能鲜为人知。中国之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特别节目《影像中的党史》,带您透过这些永恒经典的艺术形象,从独特视角,触摸真实百年党史。

 

监制:高岩

编审:郭静 刘黎黎

采访:王娴

制作:单丹丹

新媒体:陈铭 娜孜叶

顾问: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徐鹏堂

影片来源:1905电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