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昆曲)传承基地挂牌 校园版《牡丹亭》北大首演

2018-04-12 11:1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4月12日消息(记者何源)4月12日,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昆曲)传承基地近日落户北大。作为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演出节目,2017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校园传承版《牡丹亭》10日晚间在北京大学进行首演。据了解,此后该剧目计划在汤显祖的家乡江西抚州,开始世界巡演之旅。

  

  昆曲传承基地挂牌仪式  许培鸿 摄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将《牡丹亭》五十五折的原本取精华删减成二十九折,在保持昆曲抽象写意的同时加入现代审美,利用现代剧场,启用年轻演员,将这部传世经典以青春版形式呈现。

  这部剧目从2004年开始在海内外30多所大学巡演,场场爆满。经过半年的排练,2017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校园传承版《牡丹亭》作为北大120周年校庆的演出节目10日在北京大学进行了首演。此后,该剧目计划在汤显祖的家乡——江西抚州开始世界巡演。

  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说:“青春版牡丹亭到目前为止,直接进场观众超过60万。有关机构统计,现在25到45岁之间了解昆曲的,75%都是通过这个版本。”

  在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昆曲)传承基地挂牌仪式的发布会上,白先勇表示,“北大昆曲传承计划”对昆曲教育深远影响。昆曲传承基地的创立,尤其是校园传承版《牡丹亭》,集结了北京十六所高校的昆曲爱好者,是昆曲传承计划成功实施的明证。这也标志了昆曲的观众也能成为昆曲的演出者,从传播到传承,再到更进一步的传播,形成昆曲教育的良性循环。

  白先勇说:“昆曲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需要有年轻的生命来演绎其中的青春。最了不得的文化成就。不能衰败,不光要保护抢救,而且大学教育很重要一环是美育。昆曲作为大学课程,非常有启蒙作用。”

  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在致辞中提到,“北京大学与昆曲有着百年渊源。上个世纪初,蔡元培校长、吴梅先生等热爱昆曲艺术的学者和曲家将昆曲引入北京大学,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此后,几代师生薪火相承。俞平伯先生、浦江清先生、朱德熙先生、林焘先生等学者与曲家文人都曾在北大不遗余力地研习传唱昆曲”。

  

  合影  许培鸿 摄

  叶朗先生是昆曲进北大的提倡者,十三年前,他曾和白先勇先生一起推动青春版《牡丹亭》进北大,此后又联手发起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对昆曲在美学上的价值,以及昆曲在校园艺术教育中的作用评价甚高。他认为昆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叶先生提到:“从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说,美育、艺术教育的直接帮助好像不明显,但从思维能力和热情、性格,以及多才多艺、学识渊博方面来说,这正是美育、艺术教育的独特功能,这是从孔子一直到蔡元培一贯强调的。我们现在是处在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我们这个时代和文艺复兴的时代有某种相似的地方,我们这个时代也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巨人的时代。”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教授认为,新世纪以来,尤其是2005年,叶朗先生与白先勇先生联手创办“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之后,北京大学的昆曲教育获得了跨越式发展。如今,昆曲传承基地的创建,校园传承版《牡丹亭》的排演,都证明了昆曲的校园教育的活力与影响力。

编辑: 杨璇铄